正好配资
他的一生,拥有两个名字:一个是欧洲漫画的“正统之王”,另一个是撕裂规则的科幻狂徒。
作为“让·吉罗”时,他是西部漫画巅峰《蓝莓上尉》的缔造者;署名“墨比斯”时,他笔下的异星沙漠与机械神祇,重新定义了人类想象力的边界。
今天,距离这位艺术界的“双重叛徒”离世已有13年。
但神奇的是,他的作品似乎有着跨越时空的神奇引力,至今仍在拖拽着后来者的笔尖。
01
分裂的灵魂
两个笔名的宇宙
1938年,一个名叫“让・吉罗(Jean Giraud)”的小孩在巴黎东郊的小镇上出生。
他的童年在父母离异的阴影下度过,此后便与外祖父母一同生活。
在那段百无聊赖的童年时光里,漫画成了他为数不多的慰藉,其中比利时漫画家埃尔热的《丁丁历险记》,更是在他小小的心灵中埋下了创作的种子。
1963年,25岁的让・吉罗和比利时剧作家查尔列合作,开始在《舵手》杂志发表《蓝莓上尉》。
这部作品以美国西部为背景,讲述了蓝莓上尉迈克·史蒂夫·多诺万充满传奇色彩的冒险故事。
细腻精准的线条与跌宕起伏的剧情,为它赢得了“纸上电影”的美誉。
《蓝莓上尉》一经推出便迅速风靡欧洲大陆,“吉罗(Gir)”的笔名,也就是从那时开始广为漫画读者所知。
但有一天,让・吉罗却突然以“墨比斯(Moebius)”的身份出现在漫画界,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。
在著名的漫画杂志《金属咆哮》上,墨比斯创作了一系列极具突破性的科幻题材作品,如《封闭式车库》《阿扎克》《印加石》等。
许多读者花了数年才意识到,这两个名字竟然属于同一个灵魂。
“每次我进入漫威或甚至卢卡斯艺术公司的工作室,提到‘让·吉罗’这个名字时,在场的人毫无反应。然而,每当我介绍自己是‘墨比斯’时,他们都会跳起来与我握手!”
墨比斯摒弃了之前较为写实的风格,笔下的人物和场景仿佛来自异度空间,充满了奇异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。
这些作品,无论是在画风还是故事上,都对后来的漫画、动画、电影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让·吉罗与墨比斯,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:前者是传统漫画的巅峰,后者是科幻艺术的精致狂想。
关于风格和叙事上的彻底转变,墨比斯归因于近视:“不戴眼镜时,我沉迷细节却疏离现实;戴上眼镜后,我反而更关注整体。”
但更深层的答案,或许藏在他的自白中:“即使成功,我仍渴望打破规则,做个叛逆者。”
一颗分裂的灵魂,最终产生了两个伟大的笔名,同时迸发出跨越时代的创造力。
02
故事不必像房子
而应如大象与火焰
在一片广袤无垠的沙漠之中,炽热的沙砾在阳光下闪烁着奇异的光芒。
一辆造型奇特的飞行器低空掠过,拉出一道长长的尾迹。
远处,一座由金属和水晶构建的城市拔地而起,其建筑风格融合了未来科技与神秘的远古文明,在荒芜的背景下显得格外震撼。
画面中,人物的服饰纹理细腻,表情生动且充满故事感。他们或是在街头匆匆行走,或是在神秘的装置前忙碌操作。
很多人都好奇,究竟是什么创造了如此美丽奇幻的世界,究竟是什么吸引了如此普遍的赞誉和钦佩?
许多人第一时间都会提到墨比斯的线条或色彩,但这些并不是他独有的。
这种传统重视“清晰线条”或“干净的线条”,是《丁丁历险记》的创造者埃尔热率先探索的。
墨比斯作品的真正吸引力,并不在于其技术性——不在于他如何绘画,而在于他画什么。
“我内心深处很混乱,我觉得自己与其他法国漫画家不同。我的脑海里充满了怪异的科幻小说、先锋派思想、超现实主义、性……完全是超越常规的。”
他的故事总是发生在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,经常涉及哲学问题,敢于探索超现实主义,并在此过程中不断给观众带来惊喜。
通过画笔,他将人们引进一个充满幻想的多元宇宙,而不是一个精心打理的美丽花园。
\"故事不必像一所房子,有门供人进出,有窗可眺风景,有烟囱吞吐炊烟......它可以是一头大象、一片麦田,或是硫磺火柴的火焰。\"
正是这种无限的自由,让荒诞与诗意交织——观众被抛入未知的时空,感受欢乐、悲伤与神秘的交响。
03
巨人之死,传奇永生
墨比斯是少数跨越国界的漫画家之一,激励了成千上万的艺术创作者。
比如,宫崎骏就深受其《阿扎克》启发,直言《风之谷》的空间感源于此。
墨比斯与宫崎骏
两人后来还结为挚友,墨比斯甚至用影片角色“娜乌西卡”为女儿命名。
“墨比斯看待世界的角度令我惊讶。他的画,以最单纯的线条来描绘人物,包含了各种要素,呈现出既孤独、又高傲的空间感。我觉得这是墨比斯最大的魅力。”——宫崎骏
此外,像浦泽直树、大友克洋、松本大洋、寺田克也等日本漫画家,也都深受墨比斯的影响。
“在我们小心翼翼地描绘现实世界的时候,墨比斯先生却创造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世界。”——大友克洋
“在我生活的年代,墨比斯站在大友克洋和鸟山明身后,所以我相当于是他的徒孙吧。墨比斯只用线就能描绘出空间,这让我深受感动。”——荒木飞吕彦
他们从墨比斯的作品里获取灵感,汲取营养,并最终发展出了截然不同的美学风格。
在电影界,墨比斯的影响力同样不可忽视 。
他为多部科幻电影创作故事板和概念设计,如雷德利・斯科特的《异形》、迪士尼的《电子世界争霸战》、吕克・贝松的《第五元素》等。
他的设计为这些电影打造了独特的视觉风格,使其在科幻电影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毫不夸张地说,墨比斯就是所有拿着铅笔的人的教父。
然而2012年3月10日,噩耗传来——在与癌症长期斗争后,墨比斯在巴黎的一家医院逝世,享年73岁。
一时间,世界陷入一片悲伤之中。
许多人的笔尖悬停在速写本上方,任由墨滴在纸面晕开一团星云状的痕迹。
紧接着,超过一百位来自世界各地的漫画家在当地漫画杂志上刊登作品,向这位“埃尔热之后最具影响力的漫画艺术家”致敬。
法国主流大报《世界报》在讣文中哀悼:“漫画界失去了最后一个黄金时代的巨人。”
法国文化部长出席葬礼时称,这一天“两位伟大艺术家同时陨落”——既是让·吉罗,亦是墨比斯。
墨比斯的成就和影响,有太多事迹可被歌颂,能够不断讲述下去。
他的一生,正如其笔下的角色:孤独地驰骋在荒原,用一根根线条劈开想象力的边界。
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遗产,人们也不必太过悲伤——
或许,他从未离开,只是去了自己画中的那个宇宙。
-THE END-
【展览信息】
“无限生长”GAS插画艺术季开票啦!
CIAC 联手GAF,5月1日-8月31日
寺田克也、米山舞、LAM等大咖参展
还有超丰富的分享会与市集活动
等你来玩!
(点击下图查看详情)
联丰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