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转自:松原日报日斗优配
本报讯(记者宁桐)9月12日,首届《举世无双·2025 稀有剧种盛典》在河北邯郸武安东太行景区完成录制。本次盛典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主办,邯郸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、武安市人民政府承办,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、中国戏曲学会支持,30多个稀有剧种齐聚邯郸,共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盛事。我市满族新城戏传承保护中心携经典剧目《铁血女真》第七场《上京颂·共守山河》登台,让这株扎根长白山麓的满族戏曲之花,在国家级舞台绽放独特魅力。
据了解,盛典现场特别设置“合土记”环节日斗优配,我市满族新城戏传承保护中心代理主任、剧种第四代传承人陈喜强,将取自长白山麓、松花江畔,承载着满族文化记忆的家乡土壤,郑重倒进特制容器中。这一动作不仅让象征着满族新城戏百年传承根基的“乡土”,融入“千壤一器”的文化意象,更让这份扎根东北大地的非遗文脉,在全国稀有剧种的交流碰撞中获得新生,成为现场极具仪式感的文化记忆点。
《铁血女真》剧目是满族新城戏的经典代表作,以恢弘叙事与饱满人物塑造,展现女真族历史变迁与精神风貌,曾多次在戏曲赛事中夺魁。盛典舞台上,文华奖、梅花奖得主刘海波老师身着考究的民族服饰,凭字正腔圆的唱念、细腻传神的表演,将《上京颂·共守山河》的磅礴气势演绎得淋漓尽致,让观众沉浸式感受满族文化魅力,赢得阵阵掌声。
演出结束后,“举世无双·未来之声”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同步举行。戏曲史研究者、戏剧梅花奖得主、稀有剧种院团长及非遗传承人欢聚一堂,围绕“新时代稀有剧种的发展新空间”,从传承路径、创新传播、政策支持等维度深入探讨,为包括满族新城戏在内的稀有剧种探索发展新路径。“《举世无双·2025 稀有剧种盛典》是中国戏曲界的盛会,希望全社会关注稀有剧种的发展与传承。”中国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、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说。
作为全国唯一的满族戏曲剧种,满族新城戏底蕴深厚、特色鲜明。其前身为1960年创建的扶余县满族新城戏剧团,历经发展更名,如今的传承保护中心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,享有“天下第一团”美誉。它以吉林扶余一带的满族民间说唱艺术扶余八角鼓音乐为基调,将满族历史故事与民俗风情融入戏曲,每段唱腔、每个身段,都承载着满族文化的基因。
多年来,松原市满族新城戏传承保护中心遵循“保护为主、抢救第一、合理利用、传承发展”的非遗保护方针,始终坚守“为人民服务,为社会主义服务”的方向,创作了诸多经典剧目,屡次斩获文化部“文华大奖”、中宣部“五个一工程奖”等国家级奖项。《洪皓》曾在国家大剧院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,2022年、2023年《洒下一米阳光》《高风元辅范文程》均获评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。
《举世无双·2025 稀有剧种盛典》将于10月1日晚黄金档在央视戏曲频道及央视频播出日斗优配,届时观众可重温《铁血女真》魅力,共赴文化盛宴。
联丰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